教育管理學
名詞解釋:1,教育管理學:(廣義)是以整個國家教育系統的管理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對整體教育系統進行規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是以一定類型的學校組織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構建學校和社區環境之間的和諧關係,建立和健全學校組織及其運行機制,優化辦學資源,調動全校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為目標的一門現代學科。
2,文化:它是人類在長期的改造自然和自我發展的過程中積澱而成的觀察定勢,定勢和價值定勢。
3,組織文化:在每個不同的社會群體之中,形成的各自的群體文化。
4,決策:就是管理者或決策人為了實現預定目標,在客觀條件的約束下,從兩個以上的可能性或可行性方案中,經過決策論證和價值判斷選擇出既滿意又可行的方案行為。
5,知識分子:一般是指依靠知識的創造,傳播,應用來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那一分分人。
6,科層制又稱官僚體制:它是指像政府機關那樣層次分明,制度嚴格,權責明確的組織模式。
7,行為科學:(廣義)是採用科學方法研究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人類行為規律的學科群。
(狹義)行為科學是研究人的行為產生,發展和轉化的規律,以便預測人的行為,進而控制人的行為的一門科學,行為科學史以人為中心的管理學。
8,公平理論:就是研究如何解決工資報酬的合理性,處理好公平和激勵的關係,找出產生不公平感的原因及消除或縮小不公平感的措施。
群體:是指一定數量的人群為了共同目標,而形成的相互依賴,相互聯繫又相互作用的共同體。
政府失敗:是指政府不能良好的滿足個人對公共物品的需要,提供公共物品時存在巨大的浪費。
教育行政體制:是指一個國家的教育行政組織系統,或理解為國家隊教育的領導管理的組織結構形式和工作制度的總稱。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組織機構的設置,各級教育行政機構的關係互相間的職權劃分構成。
集權制::是指行政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或上級機關,其下屬地方政府和下級機關沒有或很少自主權,一切措施都必須以中央制定的法令和指示為準。
分權制:是指下級機關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轄的範圍內,有完全的獨立權力,中央政府對其在權限內的事項不加干涉。
計劃職能:是根據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教育的發展方向,速度,規模,做出計劃,以保證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組織職能:是指為實現教育發展木匾及教育計劃所建立的組織機構體系。
管理職能:是指教育事業發展所需的教育資源的管轄使用等,以維持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監控職能:是指為了實現教育行政的既定目標和計劃,使教育活動及教育行政活動有秩序,有節奏的進行,並避免偏離目標,使其不斷向前推進所採取的監督和控制措施。
服務職能:是指國家教育行政為地方學校提供信息,諮詢,協調和資助等服務項目。
宏觀調控:實際就是依據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則,運用間接調控手段,把地方,學校及各個微觀教育活動納入宏觀教育目標,使整個教育事業健康,高校地發展。
組織:人們在共同目標基礎上,按一定形式聯合起來的整體。
教育行政組織:依據國家製定的教育方針,政策,法令以及規章制度等,領導和管理教育事業的機構。
行政組織結構:是指構成行政組織各要素的排列組合方式。
行政組織縱向結構:即行政組織的層級結構,它是在對行政組織進行縱向垂直分工的基礎上刑成的層級節制的階梯系統。
行政組織橫向結構:即行政組織的部門結構,它在對各級行政組織內部工作進行水平分工的基礎上形成的。
管理幅度:亦稱控制幅度是指一級行政組織或一個管理人員能有效直接管理,領導多少下級組織或人員。
層級 - 職能型:這種結構以層級式結構為基礎,在各級主管人員的領導下設置相應的職能部門,實行主管人員統一指揮同職能專業部門相結合的行政組織結構形態。
教育部:是國家一級的專門性的教育行政組織。它是國務院主管教育工作的一個職能部門。
職位分類:就是按照各項工作的責任,業務和性質把組織機構中的每個行政工作分分成一定的類別和等級。
考慮制度:是指負責監督文官的專業人員或專門機構,根據文官的工作能力,努力程度,特別是以工作成績來決定其晉升,獎懲,工資福利,待遇等。
政策:是指國家,政黨等為實現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或解決特定的社會問題而製定的行為規範和準則。
政策活動者:也被稱為政策行動者,政策相關者等,是指那些影響或左公共政策決策,同時也被公共決策影響而與政策有利害關係的個人或群體。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種類型,是指為了解決教育領域所產生的公共問題,政黨,立法機構,政府等所製定的教育方針,行動綱領,教育法規,條令條例等多種行為規範活動過程的總稱,對對教育工作目的,策略和途徑的總體規定。
法:是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由國家認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行的行為規則的總和。
法律:是指由國家立法機關製定的受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文件。
國家的教育法規:是指國家製定的關於教育的成文法。由憲法及關於教育的法律,國務院,教育部發布的決定,指示,命令,暫行規定,暫行辦法,統治,
地方教育法規:是由各級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各級政府制定的教育成文法。
教育立法:是指國家機關製定,修改,廢止教育法規的專門活動。
教育立法程序:是指國家機關在製定,修改和廢除教育法律規範活動中,必須履行的法定步驟和手續。
教育計劃:在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指導下,為實現預定的教育目標及任務而採取的規則,步驟,方法的總和。
預測:是指預先或事先對事物進行推想和估計。
多元性:既是說教育發展目標的選擇,依其出發點的不同而呈現出出多樣性。
教育督導:是對教育工作進行視察,監督,指導,建議的活動。
行政督導: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內部,如行政領導機關專門監督機關對行政管理對象實施監督,其價值取向主要是秩序和效率。
教育督導的職能:是指教育督導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又指教育督導機關及人員為執行其任何所進行的職務活動。
教育督導評估:是教育督導部門進行的教育行政評估,它是代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教育法律,法規,方針對有關部門,學校的管理工作發展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
元評價:是對評價活動的評價,也就是在一次評價活動實施之後,對評價活動的再度評價。
基金會:是非政府的,非營利的自由資金,並自設董事會管理工作規劃的組織,目的是支持或援助教育,社會,慈善,宗教等以服務於公共福利,主要是對其他非營利組織的贊助。
教育課程:是指學校的課業內容及其進程。
教學計劃:是學校教育課程的總體規劃。內容上是國家製定的學校教育教學標準,編制教學大綱的依據,督導和評估學校工作的依據。性質上市教育行政政府規定文件,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具法律約束作用。
形成性評價:是指對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態度,方法,效果作出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指對課程實施的結果作出評價。
教師人事行政:就是教育行政部門通過一系列的規範,制度和措施對教師的選拔任用,調配,培訓,考核,工資,獎懲和福利待遇等事宜所實施的管理。其根本目的是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質量高,數量足的教師。
派任: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組織人事部門按計劃向學校委派教師的形式。
聘任:是指學校與被用教師簽訂合同,由學校發給聘書,明確在一定時期的任用方式。
工資:is以貨幣的形式支付的教師勞動報酬。
教育信息:是指教育部門在從事教育管理活動中所產生,獲取和擁有的信息。
教育信息管理:則是指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以及相關政府機構,對其所擁有的教育信息的管理。
負面信息:反映的是教育領域中的失敗的信息。
常規信息:是指正常教育工作中所產生的信息。
動態信息:是指反映物質處理相對運動狀態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相對性,變化性,過程性等特點。
靜態信息:是指反映物質相對靜止狀態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相對穩定性,確定性,變化緩慢等特點。
信息預測與引導:是指行政主體所應承擔的對行政事態發展的方向做出預測,推論,並提出有價值的有關社會發展格局判斷的信息義務。
信息引導:是指政府運用信息調節,控制國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意圖和主張,從而影星啊和引導人們的行為,實現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信息公開:就是政府機構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獲取,利用,傳播,保存和負責處置的信息,只要不涉及重要秘密和個人隱私,都應該向社會公開。
主動公開:是指教育部門通過某種途徑,將教育信息主動向社會公開。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選擇目標的事宜程度及實現學校功能的程度。
中間計劃:是落實總體計劃的協調計劃,是由學校的職能部門所製制的。
管理活動:就是對問題,環境,條件,人的主觀能動性進行不斷地分析,判斷和做出決定的過程。
組織慣性:是指組織中大多數人信奉的價值觀,所遵循的行為模式,
質量戰略:是學校以向全社會持續地提供合乎需要的教育服務贏得社會信任,促進學校發展的系統行動。
聯盟戰略: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組織為了實現長遠的利益,形成不同程度的聯合體共謀發展的戰略模式。
顧客戰略:是以尊重顧客和服務顧客作為學校的基本價值,通過雙方的良性互動了解,創造,滿足顧客的需要,同時引導顧客建立起對學校的忠誠,發展真誠合作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借助這種力量推動學校發展。
社會宏觀環境:是影響學校發展高層次的外部因素,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教育因素。
協調:是為了完成計劃和實現目標,對各項工作及各位人員的活動進行調節,使之同步,互為依托。
成果:是指一個組織設定的目標水平的高低以及這些目標實現的程度,其水平高,實現程度大,目標成果就越大。
事業部製:是將負責各個項目的部門作為相對獨立的實體加以對待,在組織內部根據一定規則進行最大程度的授權,同時規定其對整個組織應盡得義務。
學校組織文化:使之一所學校在自己長期活動中積澱下來的為全校成員所贊成和遵守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總和。
學校工作質量:就是學校工作過程和結果滿足使用的要求時所具有的特性。
標準化工作:是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過程,結果和學生髮展質量所進行的設計。
質量信息提取:是通過調查,測量等方式來獲得關於學校質量狀態的數據和描述性資料的管理活動。
常規評價:是指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學校日常工作所進行的評價。
人體工學;又稱人類工程學,是研究如何處理好人一機一環境的協調關係的學問。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它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如何實現最優化。
喚醒理論:是指環境對於人的刺激導致生理活動水平的提高和情緒與行為的變化。
行為場景理論:又稱為生態心理學,它研究群體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公共關係管理:是指對組織公共關係及其相關傳播溝通事物的管理。
學校公共關係管理:就是對學校內部公眾關係和外部公眾關係及其相關傳播溝通事務的管理。
知識要點:
1.美國學家庫恩著“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
2.任何一個教育管理者在解決問題時,都要經過三個階段:價值判斷是中心階段。
3.教育學稱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4.教育管理學學科體係兩個維度管理職能維教育教學業務維。
5.教育管理學學科體系三個層次教育事業的管理學校和其他教育組織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員的自我管理。
6.學校管理者的類型有家長型管理棋手型管理關係和諧型管理學者型管理維持會長型管理者。
7.萊克和莫頓在“新管理方格”中劃分了各種類型管理者。
8.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教學模式經驗傳遞是主導模式。
9.管理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屬自然現象。
10.管理的兩個重要職能一個是組織和開發生產力的職能另一個是協調和控制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的職能。
11.文化可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類。
12.組織文化由三個部分組成組織的物質環境和物質條件中的文化氛圍組織內部
Comments
Post a Comment